江苏中天互联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 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中心

工业互联网解析标识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3/8 9:10:02 人评论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决策部署,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全省工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一是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厅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将法治工作纳入厅年度综合考核,确保厅法治政府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厅主要负责人率先垂范,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专题听取厅机关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研究解决工信领域依法行政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专题,深入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举办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等多场专题法治培训。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全厅参加江苏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活动,发放民法典、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等学习读本,提高工信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二)推动工信领域建章立制。一是推进工信领域立法。配合修订《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同时,按照省人大、省政府立法计划,推进《江苏省无线电管理条例》《江苏省软件产业促进条例》《江苏省工业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办法》等预备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配合省司法厅、省发改委共同做好《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起草工作。二是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新制定《江苏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管理细则(试行)》《江苏省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2个规范性文件,均按照规定及时备案审查。梳理工信领域现行有效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共52件。三是健全完善内部工作制度。调整优化厅党组会、厅务会、厅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等程序。

(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一是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确定了《江苏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12个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见附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二是落实厅机关法律顾问审查机制。全年共对204份合同、66个文件、70项咨询事项、7个案卷审核进行合法性审查,对31件政策措施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均及时予以纠正。三是依法推进重点工作。产业强链方面,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完善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组建工作专班,构建“八个一”机制,有序推进;化工整治方面,坚持“一园一策”“一企一策”,依法依规优化服务;安全生产方面,强化监督检查、风险防控,提升企业和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专项整治由“一年小灶”转入“三年大灶”;节能降碳方面,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为全省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提前谋划。

(四)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一是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对照《2021年江苏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等文件,将涉及我厅的17项工作细化分解,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好差评”系统建设等重点任务。按照办事对象和办事材料的不同编制相应的办事指南,提供场景化的在线办理服务,承诺办结时限相对法定办理时限压缩60%以上。二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持续加大政务公开和信息发布力度,应当主动公开的一律公开,符合条件的信息公开申请严格遵照法定程序答复,全年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48件。三是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和解、调解等方式办理复议和诉讼案件,全年无败诉。依法办理机关信访工作,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四是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共接受交办的代表建议、委员提案231件,比去年增加52件,同比增长29%,均已全部完成。

(五)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重点监管要求,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性。一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全年共开展6个“双随机、一公开”监管,1个重点监管,分别与发改委、科技厅开展联合抽查2次,全年共检查各类主体1019家。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完成新证申领和年审,新证申领考试合格率为100%。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流程,认真规范做好执法记录,开展无线电行政处罚的法治审核66次。落实“双公示”制度,增设双公示目录清单,公示各类信息51条。

(六)创新推进企业法治。坚持系统思维,将企业法治、企业信用、社会责任建设一体推进。一是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省市联动,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消费者权益日、节能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等开展专题活动。持续深化“法企同行—送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联合协会、律所深入企业宣讲生产经营、权益保护等法律知识,开展现场政策法规咨询活动,引导企业经营者树立诚信守法、爱国敬业意识,提高依法治企能力。二是推进工信领域信用审查。在项目支持、行政许可、政府采购、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全面开展信用审查,共进行信用审查54批次。三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依托省工信系统大数据支撑服务平台,对申报的528家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发布年度社会责任综合评价报告。参加第四届进博会——工业和信息化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活动,集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二、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抓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为推进制造强省、网络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强化法治约束,规范权力运行。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围绕投资、食盐、无线电、节能等重点领域,梳理权力事项,推进权力清单化、程序规范化。

(二)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和专班“八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好国家和省各项惠企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难问题,推动解决产业发展痛点难点。

(三)加强执法监管,推进企业法治。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制规,通过高质量立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落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推进全省企业法宣工作,提高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

(四)健全内控机制,抓好队伍建设。紧盯项目申报、政府采购、评优评先等重点环节,开展廉政风险排查活动,坚决堵住制度漏洞。常态化推进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增强各级工信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全省工信系统法治建设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