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天互联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 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中心

工业互联网解析标识

【中国工业新闻】辽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优势产业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果

2021/3/22 17:10:04 人评论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辽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优势产业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果

  2021年03月18日  中国工业新闻

  近年来,辽宁省高度重视数字赋能,不断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坚持“软”“硬”相结合,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优势产业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3月17日,由辽宁省政府主办的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交流会及中德园智能制造伙伴对话活动过程中,来自国内的400余位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之路。本报在现场采访时看到,会议聚焦省内重点企业在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全省制造业企业提供学习借鉴。

  会议期间,辽宁省工信厅向本报介绍了辽宁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具体工作措施。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10月18日,辽宁省将再次举办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

  辽宁数字化转型发展情况:全省已开通5G基站2.5万座

  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化应用,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进一步壮大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和关键,也是企业顺应数字时代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辽宁省高度重视数字赋能,不断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坚持“软”“硬”结合,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优势产业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2019年,出台了《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加快融合发展等6方面重点工作和18项具体措施。2020年,省政府设立2亿元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等融合发展项目建设。近期,正在编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保障,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新型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截至目前全省已开通5G基站2.5万座,建成经营性数据中心70座,营口、铁岭、辽宁禾丰、沈阳煤科院、辽宁联通、葫芦岛等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营,已接入企业300家、标识注册量350万。全国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营口落地。遴选了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紫光中德输配电等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批),平台服务企业超1.5万户,连接工业设备近10万台。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辽宁分院和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在沈阳落地。重点培育100家“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示范园区,推进5G进厂区、进园区,加快5G、工业互联网在行业推广应用。

  融合发展成效逐步彰显。目前,全省已有1万户工业企业上云。沈自所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测试床、大连理工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等14个项目获得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支持。鞍钢全流程质量大数据集成解决方案、辽宁电力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等6个项目入选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沈鼓集团精益数字化企业管理能力等16个项目入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航天新长征大道工业安全生产监管解决方案等2个项目入选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鞍钢与辽宁移动基于5G的机器视觉带钢表面检测平台项目获得首届工业互联网大赛三等奖。

  对外合作持续深化。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2019年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2020年大会,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3个,举行启动揭牌仪式4项,发布《全球工业互联网十大成长性技术展望》等多项前沿创新成果。同时,省政府与华为公司相继签署合作协议、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建成华为沈阳云中心、锦州云计算数据中心、沈抚示范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省政府与腾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腾讯云启基地落户沈阳、工业互联网平台落户沈抚示范区。

  下一步工作思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走出辽宁特色数字化转型新路

  “十四五”时期,辽宁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0〕34号)精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保障,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重点,充分发挥本省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重点抓好“七个一批”。

  一是推进一批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围绕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延伸和个性化定制五种新业态、新模式,争取用三年时间,推动全省7500家左右规上工业企业升级改造。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用户个性化需求,推动各行业重点企业利用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构建数据驱动的运营管理新模式。布局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推动企业开展“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业链上云”等智能化技术改造。

  二是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围绕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绿色制造和安全生产等行业领域,全年力争打造300个以上应用场景,推广应用5G+智能工业控制、智能机器人、智能生产辅助系统、智能仓储和物流、生产线虚拟仿真、无线传感网络、VR/AR等新技术帮助企业解决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快形成重点行业领域差异化融合发展新路径。

  三是培育一批示范标杆企业。对标国内行业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选择基础条件好、创新能力强、智能制造水平高的各行业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先率应用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分行业分领域培育建设100个覆盖企业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融合创新标杆示范企业,以点带面促进行业智能化发展。

  四是引导一批企业上云上平台。按照“一产业链一平台”目标,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行业级、区域级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有针对性的推进企业高水平上云和深层次用云,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制造、管理、物流、销售等资源要素的在线化汇聚和平台化共享。今年计划推动1万户工业企业上云,到2023年,力争上云工业企业达到5万户。

  五是培育一批新型智能化产品。推动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物联网芯片等技术在产品中的集成应用,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产品迭代升级,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慧医疗装备、无人机、智能仪表、智能家具、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智能化产品。加强机器人、智慧医疗装备、无人机等在交通、医疗、健康养老、军民融合等领域推广应用,扩大产品市场规模。

  六是组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围绕感知、通信、控制、执行等智能化制造关键技术环节,以发展国产智能装备、国产智能传感器和国产工业软件为目标,重点推进工业以太网芯片、工业无线、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控制器、视觉系统、知识引擎、模式识别、高精度传感器、精密加工中心、3D打印装备等关键技术软硬件攻关。

  七是建设一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今年,辽宁省将新建5G基站2.5万个,围绕装备制造、钢铁、石化、轻工等重点行业,鼓励重点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继续扩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规模,争取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星火?链网”超级节点等关键基础设施在沈阳布局建设。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辽宁分中心建设,推动沈阳市探索建设工业大数据交易中心。到2023年,将建成5个大型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中心,服务器机架达到6万架。

  具体工作措施: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今年安排30亿元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

  全省必须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在政策资金支持、对接服务等方面下狠下功夫,坚持数字化转型与精益管理相结合,推动企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资金补助。今年,省财政安排了30亿元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聚焦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侧重补平台、补项目、补示范、补诊断、补新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能力等五个方向,进一步调动积极性,吸引投资、营造良好氛围。此外,将围绕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绿色制造和安全生产等五大领域,挑选出用的好、有效益、国内领先的标杆企业给予重点补助,开展行业示范建设。

  二是开展免费服务诊断。辽宁将组织开展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需求调查,建立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名录,加快构建对接服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专家深入工位、产线和车间为企业开展“入驻式”服务,帮助企业找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和痛点,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推进企业采用智能装备、先进工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加快智能化技术改造。今年,辽宁将为500家企业开展免费诊断服务,鼓励沈阳、大连等市在细分行业和细分领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免费诊断服务。

  三是推广精益管理。把精益管理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性工作,从企业生产现场切入,配合数字化转型,带动企业“供产销运储”“人机料法环”各个链条、各种场景的全面推进,构建基于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制度化、体系化的精益管理。在全省推广以“点、线、面、体四步推进法”为主要内容的精益管理推进模式,即由现场生产模式(点)改善,向管理模式(线)改善推进,向运营模式(面)改善推进,最终迈向企业文化营造(体)。

  四是组织对接活动。今年10月18日,辽宁省将举办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并组织开展对接活动,邀请参会企业和专家到各市考察交流。同时,今年还将根据各市产业情况,选择5家左右服务能力强、成效显著的服务商到各市开展巡回对接活动。建立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固定展览展示中心,分行业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典型企业,为全省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对标学习样板。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