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天互联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 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中心

工业互联网解析标识

镇江在绿水青山间“跑起来”

2021/3/9 8:10:00 人评论 江苏省人民政府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朝诗人王湾在一千多年前写下的千古名句,描绘了一幅“绿水青山”的镇江画卷。这座拥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山水花园名城集结在“美丽镇江”建设的旗帜下,正在绿水青山间甩开膀子“跑起来”,加速奔跑提升城市的颜值,加快让“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

争先进位 奋力赛出环境质量好成绩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崭新起点,镇江市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更有决心,让镇江大地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2020年,镇江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智慧和汗水奋力书写美丽镇江的环境答卷。一组组数据,有力地印证了奋斗的足迹。镇江环境质量创“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总体环境质量上,首次实现PM2.5平均浓度“进三”、优良天数比率“超八”、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的历史性突破。

精准治污保蓝天。2020年,全市国控站点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9%;优良天数比率81.4%,同比上升11.8个百分点。两项指标超过省下达约束性目标。全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348项、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43项。4个园区、110家企业制定VOCs“一园一策”“一企一策”治理方案,建设柴油车OBD在线监控平台,新建港口岸电系统5套,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积极推进《镇江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地方立法,城市建成区道路机扫率达到90%,市区降尘量控制在4吨/月/平方公里以下;公布实施《全市建筑、市政工地和散货码头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管理办法》和《臭氧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名单》,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系统治理增碧水。全市地表水国考断面、省考断面、主要入江支流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优Ⅲ比例均为100%,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分别同比上升12.5和5.3个百分点,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与南京、泰州并列全省第一,超过省下达工作目标。

制定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和蓝天、碧水保卫战十项工作举措,建立蓝天保卫战百日冲刺群和国考断面水质日通报群,日分析、周通报、月会商,会同省厅第一专员办镇江环境监察室,专题督查推进句容河生态缓冲带建设和吕城断面水质达标整治,形成“巡查、整改、复查、销号”的工作闭环。推动10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加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指导光大海绵城市发展(镇江)有限公司开展沿金山湖CSO溢流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并列入省级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与南京市签订宁镇跨界水体水质提升合作协议,共同开展7条跨界水体水质提升工作。

一着不让抓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镇江市16个问题和长江经济带“4+7+7”突出环境问题全部见底清零。清理整治长江干流岸线违法违规项目142个,长江干流及洲岛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16.35%,长江镇江段干流水质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蓝天白云映照下,江面上频现江豚身影。

改革创新 着力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

镇江是国家生态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镇江注重做好改革“大文章”,走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每一步,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真正体验到绿色发展的力度和生态福祉的温度。充分用好生态环境这一重要生产力要素,擦亮国际(镇江)低碳大会的金字招牌,放大“金环”对话会的影响力,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金融”的相互促进新格局,探索“两山”理念转化的实践路径。

绿色金融走在全省前列。搭建“绿色助企行、贷动双胜利”对接会等平台,制定实施绿色金融“五条举措”,为江苏天奈、丹徒建投等企业争取绿色上市奖补和绿色债券贴息,为100多家企业争取环责险补贴。2020年8月28日,江苏省第四届“金环”对话会在镇江市成功举办,省、市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领导出席会议,在省内取得良好反响。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召开“提高环境治理效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邀请企业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解读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为企业算好“环保账”。全面推进绿岛工程建设,降低企业治污成本,12个治污设施集中共享的“绿岛”项目列入省首批试点,推动绿色金融和绿岛试点“两绿融合”,6个“绿岛”项目获江苏银行环保贷意向授信1.35亿元,配套制定市级贴息政策,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低至3%。对54个行业试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告知承诺制,当日受理当日办结。

强化监管营造公平守法环境。坚持依法依规监管,有力有效服务,真心诚意帮、苦口婆心劝、动真碰硬查、勠力同心治。开展环境违法违规大案要案查处专项行动,2020年以来共查处环境违法违规案件186件,罚款金额1449.65万元,运用环保法配套办法查处案件40件,其中查封扣押26件,行政拘留9件,涉嫌污染犯罪移送5件。开展“普法送服务”主题周活动,走访企业270余家,召开座谈会、培训会26场,1000余人参加,发放“致VOCs排放企业的一封信”1200份。

擦亮品牌 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新格局

镇江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特色。镇江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持续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释放加速奔跑绿色动能,为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镇江经验”。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出台《镇江市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和《2020年镇江市生态文明(低碳城市)建设九大行动任务》,开展《镇江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健全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制度、污染修复治理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和风险防范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六大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打造“镇江经验”。继续放大生态文明、低碳城市品牌优势,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与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精美镇江建设相融合,实施绿色空间、绿色产业、生态保护、清洁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生活等生态文明暨低碳城市80项年度行动任务,聚焦“更优美的环境”,做好青山绿水、低碳生活的文章,推进主城区“一山一景”改造,打造西津渡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茅山低碳示范景区、扬中高新低碳园区、世业洲近零碳岛的生态经济精品,让“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

推动全民参与。在市主要媒体开设“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栏专题,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社会公布了2020年首批10起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在市电视台等媒体曝光和回访突出环境问题节目14期。推动环境公益组织开展“绿芽”网络环保志愿讲师队建设,全市现有省级环保志愿者62名。鼓励公众监督,出台《镇江市保护和奖励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人的若干规定(试行)》,对举报人举报12种环境违法行为查明属实后,给予最高1万元的奖励。

厅市共建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2021年3月1日,省生态环境厅与镇江市合作共建全省首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市,这是镇江市委、市政府除了项目外的“新春第一签”,释放出镇江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信号。根据协议,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与镇江市建立先行先试、共建共享合作机制。经过5年努力,镇江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特色将更加鲜明,污染防治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监管和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镇江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步实现,生态价值逐步转化为经济价值,走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初步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为美丽江苏建设提供一系列“镇江经验”,成为长三角区域“两山”理论实践的生动样板。

拓展合作范围。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目标,共同开展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绿色低碳发展合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社会行动体系等六大方面战略合作。

探索试点先行。省生态环境厅指导镇江在全省率先开展碳达峰先行区、源头治理示范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样板区及“金环”对话线上平台、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制管理制度等试点,为全省积累镇江经验。

创新合作机制。双方建立厅市共建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专业组委员会的工作推进模式,并邀请江苏省环保集团做好相关支撑,构建面向“十四五”的深度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的战略后劲。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