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又有多地检测出进口冻品核酸阳性,如何阻挡进口“病毒”?为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传来消息,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营。国家各省市疫情防控相关部门,都积极应对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积极防控,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精准追溯管理。
进口冷冻食品如何实施有效追溯?追溯系统到底该怎样建设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都值得大家深入地思考。
在进口冷链食品如何追溯监管方面,目前我国已建成并上线运行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接入全国平台试运行的9个省(市),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可在线上排查、精准管控、现场处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的10%主要通过纸质台账、进货凭证等方式来记录追溯信息,也在掌控之下。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督促生产经营者及时准确上传货物来源、去向、数量、位置等关键数据,消费者可扫码查询产品追溯信息,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一键排查、迅速定位”。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酸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追溯信息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
当前,追溯工作备受重视,不仅能够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更能提高冷链全链条的流通质量。在各级政府指导和支持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一时间开展得如火如荼。
张贴溯源二维码是实现扫码溯源的必要手段。但若想达到精准追溯的目的,最好是以一物一码的方式,在最小包装单元上附上溯源码,保持溯源信息贯穿供应链各环节。
但在实际追溯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上游贴码到下游却无法查询信息,需对产品进行重新赋码。比如,进口冻食品在储存、加工、销售过程中,就会存在拆包、重新包装等操作,原始食品溯源码灭失,信息无法传递下去,消费者也就无法了解到商品的源头信息,同时也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即使产品上附有溯源码,但是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是否与实物一致依然是难以保证的,不排除有信息造假的可能。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对涉及流程进行快速排查,及时响应解决。
所以追溯系统不单单是一个数据采集系统,更是一个数据融合共享、监管公示的平台。只有保证供应链流通中的数据不断标准化,并把这些数据统一汇聚到某个公众平台上,为政府安全防控和消费者查询服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通过给机器和物品赋予唯一的“身份证”,有助于实现异主、异构数据交互,进而为跨企业、跨行业、跨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提供保障。
中天互联建设运营了国内首个成功向上对接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是国家递归节点的重要建设单位,同时是国内首家参与灾备节点的运营企业。作为国内专业领先的标识服务供应商,中天互联打造基于标识解析体系的ASUN工业码云平台,面对生产制造、商贸流通、数据营销三大领域提供标识服务,为产品、订单、设备提供唯一标识码,可在【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上查验并解析,实时进行生命周期和流程管理,实现即时追溯。此外,以标识码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打破企业间信息壁垒,更是大大减少因信息无法获取而进行更换标签的成本。
中天互联ASUN工业码云平台价值:
1、让监管部门省心:一物一码,物码同追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视化透明化管理,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通过信息化追溯体系的建设,向大数据智慧监管无限靠拢。
2、让社会公众放心:通过扫码包装二维码便可迅速查询商品溯源信息,辨明真伪,高效便捷维护消费者使用安全。
3、让企业安心:满足监管要求,并通过追溯系统建设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渠道、终端管控力,同时触达消费者,解决千人千面精准营销、提高用户粘性等诸多问题,提升企业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