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综合考核的“助推器”作用,淮阴区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以贯彻落实《干部考核条例》为契机,通过建立体系、完善机制、优化方法、强化举措、严明奖惩,实现了综合考核工作“五环联动”,为淮阴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坚持“发展为先”建体系。牢牢把握“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的核心体系,在对接省、市监测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1+2考核体系”,率先采用“乘数计分法”的考核方式,将“加强党的建设年度成效考核”作为系数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充分彰显党建考核引领地位和政治建设首位要求。围绕淮阴区情实际以及发展特点,将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类指标作为考核重点,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引领作用,以高质量考核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加满意度评价考核。组织重点工作督导组、考核组、区级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及帮办服务企业参与评价,通过开展民主测评、访谈、问卷等方式,听取评价意见建议,让考核与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关联。
聚焦“减负提效”定机制。按照“化繁为简、聚焦中心”的思路,组织集中差别化考核,实施考核定向申报制度,对经评估确需进行现场了解核实的,由各考核牵头部门按照指标归口管理原则向区考核办提出申请。推行“一支队伍开展统一考核、一个单位一次现场考核”制度,组建考核队伍对13个乡镇(街道)、5个园区平台、89个区直部门进行集中考核,有效解决考核频率过高、多考重考问题。严格控制考核事项,组织开展“清理规范考核、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专项排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等9项涉及考核“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考核事项进行合并,对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6项考核事项明确取消,切实解决基层“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多的问题”。
围绕“精准高效”优方法。坚持“统”“分”结合,强化过程管理和结果控制。唱好月、季、年“三部曲”。每月底,召开一次考核工作交流会,由承担考核指标责任部门,逐一汇报本月工作实绩、存在问题及工作计划。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实绩评议会议,先由指标牵头责任部门自我评价指标进度及其他重点事项完成情况,然后由区分管领导进行点评。每年底,开展年终实绩综合测评,由区四套班子成员、区重点工作督导组、考核组、部分区级两代表一委员对考核指标责任部门完成质效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统筹运用纪检监察、信访、审计等12家部门考核评价结果,逐一分析、从严把关,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着力探索知人识事考核新路径。
突出“短板弱项”强举措。针对存在的短板弱项,围绕提振经济发展动能,建立“1+3”项目帮办服务机制,将县处级领导干部和141个税收贡献100万元以上企业精准挂钩,推动规上企业培育、工业入库税金、工业用电量等经济指标取得新突破。围绕优化项目质态,组建专职招商组团,开展驻点招商,同时将每名处级干部挂钩到平台、镇(街道),牵头帮办101个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严把项目产出质效关。围绕补齐民生欠账,聚焦20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农房改善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提升教育、文化公共服务供给率,不断刷新民生“幸福账单”。
强化“结果运用”明奖惩。充分释放“三项机制”鼓励激励作用,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表彰激励”“选拔使用”“责任约束”等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方式,将年度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考核,与单位公务员优秀比例挂钩,与承担指标具体责任人年度考核等次挂钩,与年终目标考核奖挂钩,着力树立注重实绩、崇实尚干的鲜明导向。在首批晋升职级的22名区管干部中,有9人为上年度考核优秀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在本组考核排名末位的5家单位责令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详细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促进转化提升,形成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效应。